|
浙外 — 赤几国立大学孔子学院是我校“国际化、品牌化、特色化”发展的成果,也是我校积极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重大战略的新突破。孔子学院从无到有,凝聚了无数浙外人的汗水,将成为我校深化人文交流的一个响亮品牌。
孔子学院成立侧记
精诚合作 共同发展
校长洪岗在赤道几内亚首都马拉博就我校与赤道几内亚国立大学合作成立孔子学院一事接受新华社非洲总分社记者采访。
2010年学校改制更名以来,积极推进国际化发展战略,与海外院校合作成立孔子学院也是学校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12年经驻赤道几内亚大使王世雄牵线搭桥,我带队赴赤道几内亚,与赤几国立大学商谈合作建立孔子学院事宜,那次是我第一次去非洲。这次来到赤几后发现,无论是基础建设还是民众素养都取得了飞快的发展,这更进一步坚定了在赤几办好孔子学院的信心。真实换真心,亲诚获亲情。学校将秉承先贤孔子提出的“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理念,与赤几国立大学精诚合作,建设好孔子学院,致力于满足赤几人民对汉语学习的需求,增进赤几人民对中国语言文化的了解,加强中国与赤几的教育文化交流合作,共同促进世界多元文化发展。我对孔子学院的发展充满信心。
浙外人在孔院
受国家汉办派遣,我校图书馆馆长李执桃教授担任赤道几内亚国立大学孔子学院首任中方院长,汉语教师冯烁和汉语教师志愿者周健民也参与了孔子学院的教学管理。在赤几孔院,他们有着自己的酸甜苦辣。
李执桃:用心,每天都在进步
“新工作新岗位,要做好工作,只有学习。”怀着这样的信念,我在国内时,在业务学习方面,尽力“多问、多看、多听、多想”,虚心向省内担任过孔子学院院长的老师取经;查看汉办官方网站,了解全球孔子学院的发展情况;收听孔子学院故事,寻求工作思路启迪;主动学习从孔子学院大会收集的与工作相关的政策、经验做法,积累业务知识。
在以西班牙语、法语为官方语言的赤几,我的英语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但在西语学习上我可是很拼呢!作为首任院长,深知筹备孔子学院的艰辛。思想上,我确立了迎难而上的态度;行动上,努力使自己在最短的时间内熟悉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积极主动与外方沟通,尽力推动孔子学院工作稳步前行。在赤几,场地是孔院最大的困难。赤几国立大学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暂时较为薄弱,孔子学院的教室和办公室几乎不可能在校内解决。
面对如此条件,我坚持问题导向,主动提出会见校长,就孔子学院的教学场地和办公场地进行了讨论。同时在中国大使馆的鼎力帮助下,经过近两个月的努力,最终确定由赤几国家文化中心提供一间教室供孔子学院教学专用。
在跨文化交际中,重要的不是你能够兼融并蓄,而是你如何应对差异。在涉外工作中,由于存在工作理念的差异,中外双方在相互适应、相互磨合,有些工作节奏不一定合拍,在有些问题上甚至持完全不同的观点。浙外是在讲究速度与效率中建设与发展的,我们已经习惯了“拼命”工作的节奏,可以说每项工作的进展都充满了催办、等待、焦虑和喜悦。无论是教室的落实、汉办赠书的提取、银行帐号的开立,还是启动资金报告的起草与审核、揭牌仪式的准备等孔子学院筹备工作的重要内容,我们都希望越快越好。浙外-赤几国立大学孔子学院成立后,成功地于2 月22日正式开课了。现有61名学员报读第一期《基础汉语》课程。孔子学院在发展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困难,但我们每天都在进步,我们有信心把孔子学院越办越好!
冯烁:用信,树立中国形象
从开设银行账户,到外方院长任命、办学场地落实、揭牌仪式成功举办、我校艺术团顺利演出,再到现阶段正式开课,我们每一步虽走得艰辛,但步伐坚实。
刚到赤几的时候,除了穿着,食住行都是亟需解决的问题。目前赤几还相对落后,各方面条件艰苦,但当地人民的淳朴和热情深深地感染了我们。“朋友”,当赤几人民向我们喊出这两字时,我们感到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国立大学是赤几唯一的大学,5000 多名学生在马拉博中心校区上课,面积大概是文三路校区的一半大。由于国立大学空间有限,孔子学院目前使用赤几文化中心的教室。文化中心临海而建,西班牙风格两层建筑的四周是房间,中间有个天井。2月下旬,孔院正式开课,初期开设校内班和校外班。我的学生都来自国立大学,20岁上下的年纪,青春洋溢,对中国充满了向往。办好孔院,是我们浙外人的心愿,也是我们的承诺。赤几的汉语推广事业才刚刚起步,我们要更努力!
周建民:用行,搭建中非交流桥梁
来非洲之前,我对这里的生活有过无数种猜想:没有水,没有电,没有网络……但是待的时间久了,却慢慢地被他们那种独特的心态所感染:到周末的晚上,三五友人拿几个凳子聚在一起闲聊,几瓶啤酒就可以度过一个晚上;走在街上,满大街的小孩看你是中国人,会特别腼腆地用特别稚嫩的语气与你说“你好”,让人满心欢喜。
孔院的工作光荣而艰巨。因为首都的中国人特别多,所以当我们与当地人说可以在家门口学习汉语的时候,他们除了惊讶,更多的是惊喜,第一次上课周老师感慨颇深,学生的课堂纪律与配合程度都远超他的想象:笔直的坐姿,没有人交头接耳。从他们的眼睛里面,真的能发现“渴望”两个字。
学生们学习汉语是从最基础的汉语拼音和偏旁学起,虽然有各种各样的不理解,在他们看来中国字像画画一样,课上常会有各种各样的奇怪发音,但很少有主动放弃的学生。课后与学生们闲聊,询问他们知道中国什么,他们说知道中国功夫,知道北京。当我用画册展示中国的时候,学生们眼神中的“羡慕”,是无论如何都掩饰不住的,他们渴望用更多的方式来了解中国,了解这个神奇的东方古国,每每至此,我就越发觉得孔子学院的重要性和汉语传播的必要。
我校巡演团走进西非三国
我校以纪委书记陆爱华为团长的文化艺术巡演团自2月14日启程以来,先后访问西非的赤道几内亚、喀麦隆和利比里亚等3个国家4个城市,在赤道几内亚的太平洋集团、马国家文化中心,喀麦隆的杜阿拉贝西剧场、雅温得拉盖特国际学校、非洲信息学院,利比里亚大学、中国驻利比里亚维和部队运输连、利比里亚首都蒙罗维亚市政厅等地完成了8场巡演。巡演团以“真实亲诚·共圆中非梦”为主题,通过展示舞狮、武术、舞蹈等中国民族民间传统才艺,增进非洲人民对中国艺术与文化的了解,表达孔子学院促进多元文化发展、构建和谐世界的美好愿望。利比里亚总统埃伦·瑟利夫、副总统约瑟夫·博阿凯、中国驻利比里亚大使张越、驻赤道几内亚大使赵宏声、驻喀麦隆大使魏文华等亲切接见了团组并观看了演出。
孔院总部的感谢信
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向我校发来感谢信,热烈祝贺我校学生艺术团赴赤道几内亚、喀麦隆和利比里亚孔子学院巡演取得圆满成功,对我校本次巡演表示充分肯定,并期待我校为孔子学院发展和中外人文交流做出更大的贡献。
感谢信说,此次巡演路途遥远、任务繁重,但艺术团的同学们坚持以精湛投入的表演、昂扬向上的风貌,向非洲各界展示了我国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带去了春节的欢乐,鼓舞了当地士气,增进了中非友谊。利比里亚总统瑟利夫也盛赞艺术团的精彩演出和敬业精神。
团长的话
校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巡演团团长陆爱华说,过去的三年,我校是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3年提出“真、实、亲、诚”对非外交政策的受益者,也是积极的践行者。参与中非文化交流,特别是代表国家来到非洲巡演是学校的无上光荣,对于15名平均年龄不到20岁的浙外学子而言更是一次难忘的人生经历。在非演出期间,我校巡演团成员克服了演出条件简陋、高温潮湿、旅途疲惫、身体不适等各种困难,以饱满的热情向当地观众展现了东方艺术的魅力,展示了中国青年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博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与喝彩。巡演团也成了我校的“活名片”,极大地提升了我校在非洲各地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许多当地学生都流露出希望能到浙外留学的愿望。在非洲讲好中国故事,在中国讲好非洲故事,是非常有意义的事。
演职人员的感触
身兼导演、主持人和演员的何飞舟老师感慨地说,此次巡演让他大开眼界,虽然每到一处他都得与陌生的非洲朋友合作,但非洲同行的礼仪、朴实和率真让他深切体会到中非两国艺术相通、文化相通,中非两国艺术交流非常必要而且大有可为。第一次出国,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一天连演两场让很多学生在途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发烧、感冒和腹泻症状。但是全团上下一心,凭借着极强的意志力,每一位师生都以奉献精神来要求自己,心里只想着把节目演好,再苦再累也要把最好的状态献给观众,用精心准备的节目把中国文化传递给非洲观众。
这次不同寻常的非洲巡演注定带给李志良老师不同的经历。第一次带学生去最远的地方、第一次舞狮,与在少林寺习武多年的喀麦隆人李慕白一同表演节目“中华武魂”……
“一行二十人出访,代表的不仅是祖国,还代表的是学校,不仅是艺术上的展演,更是外交上的交流。”李志良老师感叹道,自从接到这个重任,他便一直不敢懈怠,用尽所学技艺,肩上的责任让自己成长。李老师说道:“作为一名教师,非洲之行更加坚定了我的梦想,将中国文化传播到非洲这片热土,以“武”之“止戈”悟“和”中非梦,是我们和非洲人民共同的梦想,我们用习近平主席访非提出的“真、实、亲、诚”带去我们对非洲人民的友爱,实现文化和经济上共同的发展。”
巡演小演员的心里话
以“真、实、亲、诚”为主题的“共圆中非梦”之行,让我们来到了非洲,见识到了与想像中不一样的非洲,更是圆了我们19个人的“中非梦”。
(12 英语2 班俞聪颖)
作为一名英语师范专业的学生,在非洲见识到了不一样的汉语教育,见识到了教师这个队伍的强大力量,这更加坚定了我将来从事“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的梦想。
(12 英语2 班颜弘杨)
当我把自己手写的“真实亲诚”字帖交到利比里亚瑟利夫总统手里时,很激动,觉得自己是一名光荣的“文化使者”坚持这么多的训练与一路带病上阵都是值得的!
(12音乐学1班章忆馨)
以前感觉非洲是一个神秘的地方,但来到非洲后,感觉人们是热情的,非洲有他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我们。我对非洲有了一次新的认识,这次随学校赴非洲的经历真的很难得,让我们很难忘。
(12美术学5班曾翰江)
15 个人15 颗记忆的种子,13 天生根萌芽,经历汗水与泪水的浇灌,让我的心田花开灿烂。谢谢非洲,让我邂逅一个更好的自己!
(12实验班(国际化应用人才培养)方传坤)
喀麦隆之行主要演出地为大学,因此有很多与当地学生交流的机会,当地的学生都很有思想,对于自己未来的发展都很有想法,一群有梦想的年轻人,孔院的学生中文很棒。
(12 实验班(国际化应用人才培养)刘聪)
在喀麦隆的发烧夜晚,陶老师彻夜的陪伴,还有非洲人民的热情,将想回家的渴望变成了成功演出的动力。
(14音乐学1班章一迪)
这是一段非常难忘的旅程,是一次很好的经历和锻炼,让我们更懂得感恩,更有毅力。14音乐学2班林道涵排练、演出……半个月的相处,让我的实践能力得到历练和提升。
(14音乐学2班金晓蒙)
在非洲的日子很开心,我们学到了不少,更加地热爱祖国,更加地团结,知道了互帮互助的重要性。
(14音乐学2班钱宇豪)
第一次承担如此之重的任务,肩负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使命,我的内心是忐忑的,但也是幸福的、激动的。
(15 葡语1班王晓雨)
去了非洲我感到最美的不是那里的乡土人情,碧海蓝天,而是这十万八千里的距离让很多不曾相识的我们走的更近,肆无忌惮的笑脸纯净的像个孩子,回到故土最怀念的是这一路一起面对无数艰辛,相互鼓励关心的温情。
(15 音表1班周青)
刚开始初踏入非洲这块土地,有点不习惯,然而一呆久了在即将离开的时候却又那么不舍,希望以后还能有机会还能再踏上那块富饶而又热情的土地,再去见识下它给我们带来的喜悦与豁达。
(15 音表1 班梁丹琪)
给非洲人民和中国同胞带去充满中国味的视听盛宴,是青春里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
(15 音乐学3班王璐)
来源:《浙江外国语学院报》329期第3版
出品:浙江外国语学院全媒体中心
新浪微博:@浙江外国语学院
中文网:www.zisu.edu.cn
英文网:http://www.zjei.net/english/
投稿邮箱:zisucb@163.com |
|